最近,我和一位曾经在香港经营采购办公室的朋友聊天,他描述了从中国供应商那里购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怎样的风险管理.
风险经理还是买家?
他把买家比作银行的“风险经理”。
假设ABC公司想签订一项贷款合同。银行会询问你最近3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及所有者的情况等。
有了这些信息以及其他贷款客户的过去数据,他们的模型就能预测得不到偿还的风险。风险经理可以更容易地做出决定。
和专业买家有什么相似之处?
假设您需要订购一个小部件。你现在的两个供应商可以做到,但是一个质量和准时出货的记录很差,另一个价格相对较高。
你可能会问自己这些问题:
- 是否值得花时间去寻找其他供应商?
- 这些新供应商有多可靠?他们会把球掉下来吗?
- 从哪里获得准确的数据来做决定?
- 如果买家做出了一个本能的决定(没有数据或事实),结果是灾难性的,他/她将如何捍卫这个选择?
正如上面的问题所说明的,这一切都是关于收集有意义和准确的数据,并以支持决策的方式分割它们。
一个与质量相关的例子
让我们以质量相关数据为例。什么类型的数据可以以这种方式使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 拒绝接受检查的百分比(装运前)
- 与上述相同,用于首次生产运行
- 不合格率(交货后)
- 需要复检的批次百分比(装运前)
- 未在2个月内结案的比例
所有这些数据都需要在工厂级别了解。如果一个供应商在几个工厂中进行生产,得到平均值并不是很有帮助。
它们还需要按产品类型进行切片,以防供应商跨越不同的产品范围工作。
这和你有共鸣吗?你怎么看?请留下评论告诉我。
请求一个演示看看我们的软件如何帮助您轻松地收集这类信息。